柑橘性喜温暖湿润,畏寒怕热,过高的温度会对柑橘生长结果造成伤害,如日灼。柑橘日灼又称太阳果,是柑橘果皮连续高温下受烈日暴晒的生理性病害。灼伤部位果皮坚硬粗糙、果肉汁胞枯水、果实畸形,成熟后商品性极差,将导致果品难以销售,果价低。
柑橘日灼病的发生规律:
柑橘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4℃左右,在37~39℃时表现出生长停滞,超过40℃后柑橘的抗氧化防御系统被破坏,树体表现出热害症状。
夏秋高温干旱季节,果园水分不足,阳光直射果实、枝干和叶片,使其表面温度达40°C以上并持续较长时间,即可引起灼伤。日灼主要危害未成熟果实、没有充分老熟的叶片及裸露的枝干。
日灼病发病的高峰期在6~9月,其病状轻重与柑橘品种、生长地区,天气状况、土壤条件,果园坡向、果实方位、管理措施和农药浓度等因素直接相关。
生长环境不同,日灼果的发生也有差异,如地处北亚热带的浙江衢州柑,发生日灼较少,而地处中南亚热带交接的广西鹿寨柑,却因强日照和高温而大量出现日灼。
此外,土壤贫瘠、土壤含水量少、旱情严重、连续高温的果园日灼症状较重;着生于树冠顶部、树冠外围的果实日灼症状较重;喷布农药浓度高和高温下喷布农药的果园危害较重;果皮较薄、叶子遮挡面积较小的柑橘品种,如:茂谷柑、早熟温州蜜柑、沃柑、贡柑、脐橙等品种,果实较容易发生日灼。
柑橘日灼病的症状:
发病初期,果实向阳部位出现黄色色斑,多为圆型,后表皮细胞破裂;随日灼程度加重,中央呈干疤下陷,周围果皮正常生长,造成畸形,汁胞粒化枯水,失去食用价值;枝干皮层受害,龟裂翘起,继而导致木质部死亡,降雨后易感染病虫害;在叶面上形成褪绿的黄色病斑,随日灼加重,黄斑变为褐色时,该部位的叶片组织死亡,遇雨水容易感染炭疽病,导致叶片脱落。
若果皮轻度灼伤,又遇连续阴雨天气,受日灼轻的柑橘,未伤及海绵层时,果实内在品质基本不受影响,果实表皮能产生愈伤组织,黄色病斑尚可恢复。
柑橘为什么这么容易就灼伤了?
1、高温、强光照射:长时间的高温、干旱、强紫外线的多重伤害,柑橘日灼果呈现高发态势,且发生程度不断加重,发生品种也不断增加。
2、缺水:柑橘被太阳长时间灼晒,导致柑橘树体水分消耗过大,严重脱水。
一般来说,柑橘果皮中含水量越多,抗日晒能力越强,这是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,能吸收较多的热,当水分蒸发后又会带走一部分热量,但树体供水不足时,这套天然的降温系统就会失灵,树体水分跟不上就会被晒伤。
3、根系衰弱:树体的水分吸收主要来源于根系,当根系衰弱时,会出现水分供给不足的情况,果园处于长期缺水状态,造成根系活动微弱;夏季时部分果园又遭受不同程度的涝害,根系伤上加伤,加上高温抑制根系地生长,导致树体吸收水分不足,加重日灼。
4、农事操作不当:
①幼果期不注重营养元素,如:钙、镁、钾、硼等的补充,导致柑橘抗逆性能力下降,体内养分运输能力减弱;
②喷药不当,如使用浓度过高、使用不宜的农药品种、在高温阳光强烈条件下喷施农药等,是日灼与药害混发;
③淋水不及时,过度干旱后才补充水分,不仅没有效果,还会因水分急剧变化造成大量落果。
如何防止柑橘日灼病发生?
防治柑橘日灼的基本思路在于:结合品种特性进行适当修剪,补水、降温、减少阳光直射、增强果树抗晒能力,只有采用综合防治,才能有效减少日灼造成的经济损失。
1、补水降温:合理灌溉、果树行间生草栽培,都能使果园水分稳定维持;喷雾和淋水能瞬间增加果园田间小环境水汽含量。因此在幼果期和叶片未老熟的时候,遇到高温干旱可以给柑橘树喷水提高湿度还能降温。
2、减少阳光直射:当前柑橘主要是露天栽培,很难通过遮阳网减少整个果园光照,只能针对果实进行套袋、张贴白纸、涂抹石灰等手段减少阳光直射;合理修剪留一定的枝梢遮挡阳光,降低果实表面温度也可以很好预防日灼。
3、增强植株抗晒能力:深施有机肥促进根系下扎,增强根系在干旱条件下的吸水能力,从而保证强光下植株能有充足的水分进行蒸腾降温,叶面喷施帕尔奇柑橙专用叶面肥+钙,有很好的的预防日灼的作用。
4、其它措施:避免在高温烈日下喷洒农药,尤其是那些会加重日灼病的药剂,如石硫合剂和机油乳剂等。
阴雨天气也要预防日灼病:
近期南方在连续下雨,但是很多柑橘也出现了日灼病,这多出现在夏季连续阴雨之后天气突然放晴,且气温偏高的情况下。尤其叶片沾有水珠时,更会产生水“凸透镜”效应,导致叶片灼伤。初期叶片表现为开水烫过的症状,然后干枯。
此症状不传染、不扩散,老叶片、新梢顶部新叶、背阴叶片无表现或表现较轻,展叶、幼芽、嫩叶片表现较重,一般出现在中午阳光直射的一侧叶片。长期阴雨以后,要注意发生此类危害。长期阴雨后天气放晴可及时喷施一次芸苔素内酯加糖醇钙,可促进叶片老熟,有效预防并减轻日灼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