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地
马铃薯是以地下块茎为收获产品,为促进高产,就要为块茎在地下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。深耕可以使土壤疏松,提高蓄水、保水能力,协调土壤中水、肥、气、热肥力因素,为马铃薯根系和匍匐茎、块茎的生长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。马铃薯块茎播种后产生的根系为须根系,穿透能力较差。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,有强大的根系,可以增强吸收土壤中水分、养分的能力,源源不断输入地上部分,使植株生长健壮,光合能力增强,光合产物增多,为高产提供物质基础。因此,深耕是马铃薯高产的基础。
品种选择
选种是马铃薯高产的一个重要环节,而选用优良脱毒马铃薯品种是高产栽培的基础。适宜品种应早熟、高产、稳产,综合抗病性较强,品质较好。既适合露地种植又可保护地栽培,结薯集中,薯块大,产量高,商品性好。
种子处理
晒种催芽
播种前20~30天进行晒种催芽,在有光照条件的室内或室外将种薯摊摆3~4层,为防芽徒长每3~5天翻动一次,使之受光均匀,达到白芽变成浓绿色,芽长0.5~1厘米为宜,催芽适温为15~20℃,相对湿度60%左右。催芽过程中要防止夜间低温冻伤及高温引起母薯黑心。
切块
每块要有1~2个芽眼,50克左右的种薯可以从顶部纵切成2块,75~100克的在顶部芽眼集中处“十”字形切四块,100克以上的先从基部开始按芽眼排列顺序螺旋形向顶部斜切,再把芽眼集中的顶部“十”字形切4块,20克左右的种薯整个种。切块时每人准备两把刀,发现病薯去除,再把刀放在生石灰水或0.1%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。
拌种
拌种、闷种及种子包衣100公斤种薯用百菌清0.1公斤和1公斤滑石粉及微量元素(如钼、硼、铜、锌、镁)拌种后,放在通风处1~2天,待创伤愈合即可播种。建议实行种薯包衣处理,可有效防止播种后烂种,杀菌、降低田间发病率,提高出苗率。
播期
播种时间:当10厘米土层温度稳定地通过7-10℃时,即进入适宜播种期。
播种方法:人工播种,采用大垄距机械开沟施肥、点种,沟深10-15厘米,薯块保持在地平面或稍下方,做到种、肥分开;种肥位置保持在种薯稍下方2-5厘米,覆土厚度10厘米左右,播后及时镇压。机械播种,主要适宜大面积种植,方法是机械施肥播种一次成垄。
播种密度:垄距80-90厘米,株距18-23厘米,亩保苗4500-4800株。
田间管理
中耕培土:在去除田间杂草的同时,可加厚土层。提高土壤温度,增加块茎生长的土壤范围,地下根茎增多。对提高产量有着重要作用。一般应在4月中下旬、5月至6月上旬各进行一次中耕培土。在马铃薯生长前期进行中耕培土,可提高土温,促进发芽生长;中后期中耕培土可增强土壤通透性,利于块茎膨大。
合理迫肥:建议马铃薯基肥选用帕尔奇有机微生物菌肥,马铃薯生长速度较快,除了施足底肥外,还要注意追肥,促进健壮生长。追肥可根部施用帕尔奇根满地,叶面可喷施帕尔奇磷酸二氢钾,补充营养,提高植株抗病抗逆性。
打花及疏枝:马铃薯的分枝性较强,若栽植过密或氮肥过多,生长过旺和密度过大,会影响地下部分发育,应及时进行疏枝,去除病枝、弱枝,增强通风透光,减少病害。在花蕾形成期,及时摘除花蕾,避免养分消耗,促进养分集中供应块茎,增强产量。
防治病虫害:危害马铃薯较重的病虫害主要有晚疫病、病毒病、块茎蛾和蚜虫,要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,积极进行综合防治,如选用抗病品种、合理用药防治等。移栽后20天左右,可施用帕尔奇根满地,养根生根。在蕾苔期,施用帕尔奇长满天。用移栽器打孔穴施;在初花期和盛花期,施用帕尔奇磷酸二氢钾+硼进行叶面喷施。
病虫害防治措施:苗期前(開盘前)应重点防治蚜虫、菜青虫、潜叶蝇、霜霉病,蕾薹期应重点防治霜霉病,初花期重点防治菌核病,结荚期注意防治蚜虫。用药时.应选用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农药。